色母粒分散不均:
挤出成型时,色母粒与聚乙烯(PE)原料混合不充分(如搅拌机转速不足、混合时间过短),导致局部颜料浓度差异,形成色块或条纹。
案例:某批次黑色珍珠棉出现 “深灰 - 纯黑” 交错条纹,检测发现色母粒在螺杆挤出段未完全熔融分散。
温度控制异常:
挤出机温度波动(如模头处局部过热),导致 PE 原料降解或色母粒分解,颜色呈现 “发黄”“泛白” 等异常。
回收料使用:
掺入再生 PE 颗粒(如透明回收料与有色母粒混合),因回收料本身颜色差异(如杂质、氧化泛黄),导致较终产品颜色斑驳。
色母粒质量差:
劣质色母粒颜料颗粒粗大(直径>50μm),或载体树脂与 PE 相容性差,易在挤出过程中团聚。
表面覆膜 / 印刷缺陷:
覆彩色膜时张力不均,导致膜材褶皱、颜色重叠;印刷油墨固化不完全,出现掉色或色块偏移。
颜色不均匀不影响珍珠棉的缓冲性(回弹性)、保温性(导热系数)、密度等核心指标。例如:
白色珍珠棉局部发黄,其压缩强度仍符合 GB/T 15718 标准(≥10kPa)。
对外观敏感的场景:
食品包装、礼品内衬等需高洁净度的场景,颜色不均匀可能被视为 “瑕疵品”(如白色珍珠棉出现灰色斑点,影响消费者信任);
广告展示、定制化包装(如印 logo),颜色不均会导致视觉效果失真。
功能性颜色关联场景:
抗静电珍珠棉(粉红色)若颜色深浅不一,可能暗示抗静电剂分布不均(需警惕表面电阻不一致),需通过检测验证(标准值:10⁶-10⁹Ω)。
颜色不均匀若伴随以下现象,可能预示其他质量问题:
色块处手感过硬 / 过软(提示密度不均匀);
颜色异常区域易撕裂(提示原料降解或熔融指数不合格)。
判定标准:
物流包装、家具护角等对外观要求低的场景,允许 ΔE(色差)≤3.0(肉眼仅可察觉轻微差异);
验收时可参照 GB/T 250《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》进行比对。
解决方案:
若不影响使用,可协商折价(色差品通常降价 5-10%);
用于隐蔽部位(如箱体内侧),忽略颜色差异。
需退换货的情形:
食品级包装(颜色不均匀可能暗示原料污染);
定制化彩色珍珠棉(如企业 VI 色号偏差 ΔE>2.0);
颜色差异伴随物理性能不合格(如密度波动>5%)。
维权依据:
合同中需明确 “颜色均匀性” 条款(如 “无明显色块、条纹”);
要求供应商提供色差检测报告(使用分光测色仪检测,ΔE≤1.5 为优等品)。
供应商可通过以下措施减少颜色不均:
采用双螺杆挤出机(混合更均匀),色母粒添加量控制在 0.2-0.5%;
原料批次固定(避免新旧料混用),回收料掺入比例≤20%;
增加在线色检设备(如 CCD 相机扫描),实时剔除色差超标产品。
下单时备注颜色要求(如 “通体白色,无杂色斑点”),并附色卡样品;
批量采购前索要 1-2㎡小样,对比实物与样品色差。
轻微色差(ΔE≤2.0):可能因批次原料波动导致,属正常范围;
严重色块 / 条纹:大概率为生产工艺缺陷,可要求全额退换。
抗静电、食品级等场景,无论颜色是否均匀,均需索要表面电阻测试报告(抗静电)或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报告(GB 4806.7)。
手机网站
地址:广东省 广州市 番禺区 石楼镇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基镇凌边村南北大街27巷5号
联系人:蔡总先生
微信帐号: